- 主页
- 大纲
- 教学指导
- 教材信息
-
《电梯结构与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60308A1719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电梯工程技术
学 时:68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梯的基本结构、电梯机械部分及电气部分关键部件工作原理;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电梯结构知识分析、处理电梯所出现故障。它要以《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电梯安装与调试》、《电梯管理与维护》以及《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2.课程目标
以项目(模块)为载体,通过本课程设置的项目(模块)活动,使学生了解电梯相关系统的组成,掌握电梯电气部分、机械部分主要部件所处位置以及工作原理;能正确识别电梯相关部件;培养态度认真、作风严谨的工作能力。
2.1知识目标
掌握学生掌握电梯相关系统的组成;熟悉电气部分、机械部分关键部件位置及工作原理。
2.2能力目标
熟悉电梯关键部件工作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电梯结构知识分析电梯关键部件工作状态;能够对电梯各关键部件工作异常状态进行分析。
2.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能够运用所学解决相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3.教学内容
3.1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模块
知识内容与要求
能力内容与要求
教学(项目)设计
参考学时
1
电梯基础知识
l 了解电梯的发展历程
l 掌握电梯的分类方式、主要参数
l 了解电梯与建筑物的关系
l 能正确运用电梯主要参数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10
2
电梯机械系统
l 掌握电梯机械系统的组成
l 掌握电梯机械系统关键部件的组成、工作原理
l 能对机械系统部件工作状态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现场教学
30
3
电梯电气系统
l 掌握电梯电梯系统的主要组成
l 掌握电梯电气系统关键部件工作原理
l 了解电梯控制系统
l 能对电梯电气部件工作状态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现场教学
28
3.2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正确识别电梯相关部件及其工作原理,本课程的难点是部件工作状态分析。
4.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4.1.1软硬件条件
校内教学条件:
电梯实训基地(真实电梯4部——3部直梯、1部扶梯)、电梯模型1部以及仿真教学系统,能够满足该课程教学所需。
4.1.2师资条件
承担该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除校内专职教师外,还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授课任务。
4.2教学方法建议
见课程内容和要求。
4.3教材使用和编写
选用教材:
《电梯结构原理及安装维修》 主编:陈家盛 机械工业出版社
5.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考核采用课程作业方式进行。
学期教学评价=平时成绩(出勤、表现、作业)40%+课程作业60%
工学交替教学管理办法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深化课程改革,构建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徒(学生)都能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工学交替的教学转变,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知水平,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应此由学院和参与现带学徒制的相关企业共同制定工学交替教学管理办法。
一、校企共同制定学徒岗位标准
以企业为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徒岗位标准。应当规范岗位名称,描述岗位内容,确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专项技能要求,明确核心能力和技术等级。
以企业为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岗位群轮岗实训标准,明确规定每一个具体岗位的实训时间、操作规范、技术要点、达标要求以及轮岗顺序。
二、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
校企双方应当针对试点专业,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应以学徒制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设计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和综合能力训练项目(或案例),课程内容既要符合整个行业通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也要符合合作企业所需的岗位技能。
三、开发适合岗位标准的课程资源
校企双方应当积极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相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开发适合试点专业岗位标准、与现代学徒制教学相适应的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及时用于教学实践。
四、教学组织实施
现代学徒制实验班教学应当坚持以学徒(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职业领域工作规律相一致原则,构建双场所工学交替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按照工学交替方式安排教学过程
校企应当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实验班专业教学实施方案,根据学徒(学生)培养目标要求和校企双方的资源配置情况,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实践与企业岗位群轮训四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双场所教学内容和任务,配置校企双导师双向流动授课,规范课程开设,做好教学记录,按照工学交替的方式安排教学过程。
(二)突出专业技能教学特色
专业技能教学是现代学徒制教育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徒(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包括实验实训、项目设计等内容的各项专业技能教学应具备完整清晰的教学标准、指导书、教学计划和技能训练教材。专业技能教学实行岗位群轮训和岗位达标制度,每个岗位按照布置任务、策划、实施、检验、反馈、评价等完整的教学环节进行限定时间的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考核。
(三)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类型,灵活采用集中讲授、企业培训、项目教学和岗位轮训等教学组织形式。企业岗位轮训阶段主要以导师带学徒的方式进行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特点,1名师傅可带2-5名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徒(学生)熟练掌握每个轮训岗位所需的技能。
五、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学院现代学徒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试点项目的教学质量监控。各试点项目单位应当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工作规范、考核奖惩以及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一)建立定期检查、及时反馈的质量监控机制
各试点项目单位应当依据现代学徒制实验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范要求,制定现代学徒制实验班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办法,建立试点院校定期检查、合作企业及时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通过采集、处理和利用各种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鉴定和评价,并做出改进决策。
建立学徒(学生)学习管理档案,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学习实践情况,全程跟踪指导和管理学徒(学生)学习实践过程。及时采集从入校到毕业期间学徒(学生)各个阶段的数据,对毕业后的学徒(学生)进行跟踪调研,对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学徒(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对教学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
1.考核组织。各试点项目单位负责组织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的日常考核,按照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由双导师和行业、企业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对学徒(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2.考核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学徒(学生)考核评价标准,并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分配学徒(学生)工作态度、实训表现、理论考核成绩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所占比重。根据每个轮训岗位的实训考核标准,合理设计各种评价表格,从学徒(学生)在岗位轮训期间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实训表现、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制定岗位技能考核指标和评分细则,对轮训岗位群进行技能达标考核。
3.考核程序。岗位考核采取分阶段考核的方法,在完成每个岗位的实训任务后,经过学徒(学生)自我鉴定、学校导师对学徒(学生)进行理论考核、企业导师和行业专家对学徒(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双导师联合对学徒(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等程序,综合评价学徒(学生)在该岗位的实训成绩。
(三)考核结果使用
考核成绩用于对学徒(学生)的毕业综合评价。考核合格后,进入下一个实训岗位,直至完成本专业所有岗位的实训;考核不合格者,延长岗位轮训时间,并重新考核。重新考核仍然不合格者,延缓毕业时间。
-
暂未设置教材信息